还记得我刚升入中学时观战过的那一场社际辩论赛:舞台中央,来自不同house的学长学姐们针锋相对,各显神通地在全校师生面前进行着精彩的攻辩。时隔两年,我竟也站上了社际辩论的舞台,不同的是这次是以Zoom的形式开展。
即使S2我也参与过社际辩论,不过今年我才算正式加入学校的辩论社。在比赛的前两周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讨论辩题。社际辩论的辩题不仅开放,也具有充足的两面性和哲学价值。从初赛到决赛,我们的辩题分别是 “人类是否应该拥有时光机” 和 “贫穷还是富裕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在这两次辩论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困难便是面对这样开放、复杂的辩题时,四名辩手在论点上的统一,结构上的协调和赛场上的配合。
在辩论赛中,选手之间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也许每名选手都有自己的想法,然而赛场上的发言时间极为有限,这也导致许多提前准备的论点和想法来不及展开来说。因此,四名辩手必须要做出分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以建构一套完整的思辨体系,并在攻辩的环节中尽可能的做出完善。例如,当主辩阐述论点后,二辩需要对该论点做出延伸的解释并给予充足的论据作为支持,三辩需要在双方观点的进一步交锋中据理力争,做出深层逻辑或道理上的对比和阐述,而结辩则需要重新整理逻辑,强调我方优势,并且做出价值上的升华。我在团队配合的方面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是经过评委的点评和自身的反思我也学到了许多,并且在决赛中也做到了进步。
真的到了赛场上时我才由衷敬佩当年的那些学长学姐——在几百名观赛者的注目下,我讲话时桌子下的小腿都在不住颤抖。我们队最终还是惜败于决赛,然而我们却已大多发挥出了自己的实力,并且跟冠军的差距也是差之毫厘。
最后,辩论的经历真的带给了我许多:不仅仅是思辨能力和在聚光灯下从容不迫自信发言的魄力,更是与队友的配合,以及多角度思考,深入分析社会以及人性的能力。这些都是以前的我不曾拥有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