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戰場
S3M 杨璐菡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作为学校中文辩论队的一员,我有幸代表学校出战了由我校举办的,全港规模最大的“凯旋杯”联校辩论赛。经历了几个月激烈的晋级与淘汰赛,前后一共七场比赛,我们在参赛的十四间学校中脱颖而出,夺得亚军。站在亚军的颁奖台上,我回想起来我们在这次比赛中收获的许多赞美、掌声、礼堂中央的聚光灯和成功后狂喜的欢呼,但也有深夜里赶稿的辛苦、质询时的紧张和面对失败时的难过与失落。但对于我而言,这次比赛最有意义的是它教会了我辩论的意义,重新定义了我对辩论的看法。
尚未接触辩论之前,我懵懂地以为辩论就是把自己持方的论点炮轰给对方,哪方的论点更多,气场更强,就是哪方获胜。后来,我才慢慢发觉,所谓辩论绝不仅仅只是把手里的资料理直气壮地在比赛时读出来那么简单。
辩论教会我最重要的是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方式。在比赛中,我们时常会遇上一些让人第一眼觉得“一脸懵逼”的辩题,比方说: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这些刚开始令我们措手不及的问题,往往在一轮轮疯狂地资料收集和讨论之后,在我们的脑海里渐渐变得清晰。正是赛前的准备,让我们得以对原本陌生的领域有所探究与理解。而严密的逻辑推导过程给予了我们对每个辩题独特的见解与立场。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论点的依据是什么?“”对方在哪些方面可能会和我们产生分歧?”“我们应该如何反驳对方的论点?”。我渐渐明白,在比赛中获胜的一方往往不是论点更多的一方,而是逻辑的推导更合情合理的一方。
这场比赛同时赠予了我团队合作的默契与喜悦。辩论队为我们每个人创造了强大的归属感:我们共同讨论,彼此启发,在模辩的练习中提升自己的技巧,在比赛中训练敏捷的思维与临场的沉着。记得小组赛第一场惨败后,在备受打击地低气压中,我们很认真地围坐讨论着我们的不足与提升的空间,那时我觉得有一条隐形的丝带将我们联系在一起——那是对获胜的期待与对辩论场的执着。几个月后,半决赛胜利之后辩论队的聚餐,大家眼里闪烁的喜悦不是来源于我们战胜了对手,而是来源于我们战胜了自己。
我们为了胜利而来,但我们带走是对过程的收获与感激。我们为了说服对方而来,但我们在争辩中理解彼此、探寻真理。我想,这些或许比那座闪耀的银色奖杯更能留在我的记忆中吧。